雪球·财经有深度 podcast

2872.见微知著:从微观到宏观

0:00
5:30
Reculer de 15 secondes
Avancer de 15 secondes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见微知著:从微观到宏观,来自投投释道


对于宏观研究,除了从GDP、CPI、PMI等传统宏观数据出发外,还可以通过企业层面的微观视角进行推导。企业财报作为微观经济活动的真实记录,往往能提前反映宏观经济的结构性变化。现在,给大家介绍下机构从最新的微观财报的角度,观察宏观经济的相关分析。这份分析无论对投资决策,还是对职业方向的选择,都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从收入看消费潜能

薪酬数据是观察消费潜力的重要窗口。2024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人均薪酬达17.6万元,同比增长4.4%,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基本持平。值得注意的是,劳动者报酬占营业收入比重升至9.9%,创2012年以来新高,反映出一次分配格局持续优化。更值得关注的是行业间的“薪酬比价”变化:制造业与金融业人均薪酬之比从2023年的0.443回升至0.454达到十年峰值。这一变化既有助于经济“脱虚向实”,也为消费市场提供了更均衡的收入基础。

从就业规模看,制造业上市公司吸纳劳动力总量达1601万人,同比增长3.3%,但结构分化显著。汽车制造与计算机通信电子行业合计新增就业50万人,几乎贡献全部增量;而电气机械行业则减少5.1万人。这种分化恰与产业升级方向吻合——高技术产业正成为就业增长的主引擎


从资本开支看产业转型

装备制造业的扩张态势尤为亮眼。从2024年A股上市公司中的3657家制造业样本企业来看,制造业整体资本开支同比下降11.1%,但计算机通信电子、专用设备等五大行业的新上市企业逆势扩张,资本开支增速高达23.7%。这些行业同时是近两年IPO的集中领域,占新上市企业数量的65%,显示资本市场资源正向高技术领域倾斜。

投资回报数据进一步验证了这一趋势。2024年制造业整体投资回报率回落至5.4%,但皮革毛皮、计算机通信电子等7个行业逆势提升,其中计算机通信电子行业回报率上升0.3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制造业资产负债率连续三年攀升至52%,但装备制造业仍保持6.5%的资产增速,显著高于原材料制造业的3.2%,表明资金正主动适配产业转型需求


从现金流看上市公司从“输血”到“造血”的质变

上市公司的分红行为正在发生历史性转变。2024年制造业企业“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与“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之比飙升至2.43,创2012年以来最高值,意味着企业已从资金的净流入方转变为净流出方。这一变化与监管部门披露的全市场分红2.4万亿元、创历史新高的数据相互印证,标志着A股市场逐渐强化股东回报功能。

债务结构优化也为企业减负。制造业带息债务增速放缓至6.8%,利息负担降至3.36%,对应宏观层面企业贷款加权利率下行至3.34%

在盈利承压的背景下,企业通过降低财务成本维持现金流。同时,数据显示,境外业务成为重要的利润率支撑——境外营收占比处于行业前1/3的企业的营业利润率达7.8%,显著高于境内业务主导企业的4.8%。


从分化看压力与机遇

不可忽视的是,企业经营压力仍在累积。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延长至57.1天,为2012年以来次高;货币资金同比收缩1.9%,制造业细分领域降幅达2.8%。但若将视角拉长,当前资本开支/折旧摊销之比处于十年低位,预示未来供给压力有限,但需要注意的是,从资本开支/折旧摊销数据来看,电力、煤炭开采等少数行业所处的历史分位数较高,在中短期投资上可适当规避。


微观财报如同一面棱镜,将宏观经济的复杂光谱分解为清晰色带。在短期经济整体承压的表象下,消费升级的潜能产业转型的资源配置资本市场功能重塑这三大线索,正在勾勒出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新轮廓。这些变化未必即时反映在季度GDP增速中,却为中长期高质量发展埋下了关键伏笔。见微知著,这些微观层面的特征或许正是观察中国宏观经济的一把新钥匙,也为投资、择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D'autres épisodes de "雪球·财经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