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60亿美金,何以落至三生制药头上?来自醉酒看股。
该来的总会来,何况是一个BD老手。
2025年5月20日,中国生物医药行业迎来历史性时刻——三生制药自主研发的PD-1/VEGF双抗药物SSGJ-707,以“首付款12.5亿美元、潜在总金额60亿美元”的价格,将海外权益卖给辉瑞。
必须强调的是,这一金额突破不仅发生在特朗普对中国生物制药领域实施高压制裁的严峻背景下,更以中国双抗药物成功进军全球市场的里程碑式进展,实现了对行业认知的颠覆性突破。
一笔交易,三重颠覆
我们细拆这BD背后的定价逻辑的颠覆可以发现,此前的国产创新药海外授权,首付款多在1-5亿美元区间。而三生制药此次首付直接翻倍至12.5亿美元,相当于辉瑞提前锁定了这款药物的“Best-in-class”潜力。
另外,在这笔BD中,还让技术估值得到形象化。因为辉瑞在协议中额外支付1亿美元认购三生制药股权,这在过往交易中极为罕见。国际巨头用真金白银投票,实质上是对CLF2双抗平台技术壁垒的一种认可。
此外,这次三生的商业权益似乎也得到“保留”。按文件,三生制药既保留中国市场的主动权,又能通过销售分成享受全球收益。这种“两头吃肉”的授权结构的确是体现了谈判中的“硬”。
当然,这种"硬实力"并非小Biotech能够轻易复刻。回溯其发展轨迹:2013年6月完成纳斯达克私有化退市,2015年转战港交所主板上市,在投资者20多年的“教育”下,三生制药已构建起独特的竞争优势。
其一,在产能布局与CDMO领域展现超群实力。旗下德生生物配置的19.9万升全球领先的生物药产能集群,成功承接基石药业PD-1单抗药物的商业化生产,充分验证了其国际水准的大规模生产体系。这为辉瑞实现SSGJ-707全球供应链的降本增效提供了坚实基础。
其二,构建了深度渗透的渠道网络。依托覆盖2000家三级医院及1.4万家基层医疗终端的营销矩阵,其核心产品特比澳、赛普汀已建立起亿元级单品商业化标杆。值得注意的是,三生在非小细胞肺癌等重大适应症领域的渠道积淀,将有效助推辉瑞PD-1/VEGF双抗产品的市场渗透进程。
凭什么是SSGJ-707?
这款双抗药物能打动辉瑞,大概率是在于临床数据和技术设计的双重突破:
一是疗效碾压单抗疗法。在非小细胞肺癌II期试验中,SSGJ-707单药治疗的客观缓解率达45%,比Keytruda同类数据提升60%;二是结构设计降维打击:采用“四臂对称”结构,分子稳定性较竞品提升3倍。
另外,联用想象空间巨大。与百利天恒EGFR/HER3双抗ADC联用的临床前数据显示,肿瘤完全缓解率提升至70%,临床数据无疑“勇猛”。
藏在交易背后的“阳谋”
对三生制药而言,这笔交易不仅是财务胜利,更是战略卡位。
从2024年的财报来看,三生制药公司全年实现收入91.08亿元,同比增长6.53%;归母净利润20.9亿元,同比增长34.93%;经调整的经营性归母净利润约23.18 亿元,同比增长18.8%。但海外收入占比以不足为3%。
且需要注意的是,2019年以来三生制药净利润表现为较大波动,且面临商誉减值、市场竞争加剧以及研发、政策变动等诸多难题。此外,为了赢得市场信心,三生制药近些年先后斥资近10亿元用来回购公司股份。
而此次潜在总金额60亿美元的BD足以为公司长期遭受质疑的“投入产出比”问题提供了有力成功佐证。
CLF2技术平台成功完成验证后,其孵化的CD3×BCMA双特异性抗体项目估值实现跨越式增长,市场预期从5亿美元飙升至12亿美元。北美CDMO生产基地运营效率持续攀升,当前产能利用率稳定在90%高位,2024年已成功斩获辉瑞等国际药企战略订单,合同金额突破3亿美元大关。60亿美元量级的战略储备金池已形成规模效应,为基因编辑疗法、核酸药物创新等战略新兴板块的高强度研发投入提供充足弹药。
当然,辉瑞的算盘同样精明——通过绑定三生制药,既能补齐双抗管线短板,又能借助中国药企的研发效率,对抗默沙东Keytruda等老对手的围剿。
三生制药与辉瑞的这次握手,或许意味着中国药企只会做“技术搬运工”的游戏规则正在被改写。而娄竞似乎又打赢了一个“翻身战”。
D'autres épisodes de "雪球·财经有深度"
Ne ratez aucun épisode de “雪球·财经有深度” et abonnez-vous gratuitement à ce podcast dans l'application GetPod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