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膈关穴(足太阳膀胱经)
位置:脊柱区,第 7 胸椎棘突下,旁开 3 寸。
定位方法:
俯卧或正坐,先找第 7 颈椎棘突(低头时颈后最突出的棘突,“大椎穴”);
从大椎穴向下数 7 个棘突,其下凹陷处向两侧旁开 3 寸,按压有酸胀感,左右各一。
技巧(作用):属膀胱经,位于背部中段,能宽胸理气、和胃降逆,擅长缓解胸膈满闷、打嗝、呕吐、胃痛等胃肠与胸膈不适,按揉力度可稍重以达深层。
2. 肓门穴(足太阳膀胱经)
位置:脊柱区,第 1 腰椎棘突下,旁开 3 寸。
定位方法:
俯卧或正坐,先找第 12 胸椎棘突;
从第 12 胸椎棘突向下数 1 个棘突,其下凹陷处向两侧旁开 3 寸,按压有酸胀感,左右各一。
技巧(作用):属膀胱经,位于腰背部上段,能理气和胃、通腑止痛,擅长缓解腹痛、腹胀、便秘、泄泻等胃肠问题,按揉时可侧重缓解腰部与腹部的关联不适。
3. 腹结穴(足太阴脾经)
位置:下腹部,脐中下 1.3 寸,前正中线旁开 4 寸。
定位方法:
仰卧,先找脐中,向下量 1.3 寸(约 1.5 横指);
从前正中线向两侧旁开 4 寸(约 5 横指),在府舍穴上方 2.7 寸处,按压有酸胀感,左右各一。
技巧(作用):属脾经,位于下腹部外侧,能健脾和胃、理气通腑,是缓解腹胀、腹痛、泄泻、便秘等胃肠功能紊乱的常用穴,按揉力度宜轻柔,避免压迫腹腔内脏器。
4. 横骨穴(足少阴肾经)
位置:下腹部,脐中下 5 寸,前正中线旁开 0.5 寸。
定位方法:
仰卧,先找耻骨联合上缘;
从前正中线向两侧旁开 0.5 寸(半横指),在曲骨穴旁侧,按压有酸胀感,左右各一。
技巧(作用):属肾经,位于下腹部近耻骨处,能温肾壮阳、调经止带,擅长缓解小便不利、遗尿、遗精等泌尿生殖系统问题,按揉力度宜轻,避免刺激耻骨联合。
5. 合阳穴(足太阳膀胱经)
位置:小腿后区,腘横纹下 2 寸,腓肠肌内、外侧头之间。
定位方法:
俯卧或正坐屈膝,膝后放松,先找腘横纹(膝盖后方横纹);
从腘横纹向下量 2 寸(约 3 横指),在小腿肚的内侧肌腹与外侧肌腹之间的凹陷处,按压有酸胀感(部分人有明显痛感),左右各一。
技巧(作用):属膀胱经,位于小腿后侧核心区,能舒筋活络、强健腰膝,是缓解腰背痛、小腿疼痛、抽筋、下肢痿痹的核心穴。按揉时可稍用力以放松肌肉,适合日常缓解腿部疲劳。
Otros episodios de "清绿"
No te pierdas ningún episodio de “清绿”. Síguelo en la aplicación gratuita de GetPod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