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财经有深度 podcast

2953.腾讯控股2025年半年报简评

0:00
19:56
Rewind 15 seconds
Fast Forward 15 seconds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腾讯控股2025年半年报简评,来自大航的后花园。


今年一季报发布时,腾讯才刚从4月份关税黑天鹅的深坑中缓过来,吭哧吭哧爬回了500港元左右的位置。在那之后的两个月里,腾讯的股价一直稳定在500港元附近,几乎没有出现过引人关注的大波澜。而从7月中旬至今,腾讯在资本市场上似乎“又行了”,半年报发布前,腾讯的股价已来到586港元。 开门见山这份半年报的数据超出了市场的预期。之前一段时间,主流机构对腾讯收入增速的预估大概是略高于10%,而经调整归母净利润的预测大概是高个位数。实际结果是,腾讯第二季度收入增长15%,经调整净利润增长10%。

需要注意的是,经调整净利润增速慢于收入并不是因为公司盈利能力下滑,而是分占联合营企业盈利下滑的结果,这个科目其实就是A股利润表里面的“权益法确认的投资收益”。由于腾讯参股公司短期利润下滑,所以腾讯按比例确认的盈利自然出现了下滑。实际上腾讯核心业务的盈利能力还在强劲增长利润率在提升



接下来,看看腾讯几个主要业务的表现。


首先是最大的印钞机游戏业务。客观来说,大多数投资者包括大航本人原本对于游戏业务有点担心,因为去年二季度《DNF手游》刚刚上线,然后这个手游的流水数据又高开低走,所以今年流水增长的压力会比较大。没想到,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几个月《三角洲行动》的热度出现了超预期提高,7月份平均月活已经突破2000万,进入全行业前五,流水前三。


这样一来,腾讯游戏业务的不确定性便得到大大缓解。今年第二季度,本土游戏收入404亿元,同比增长17%;海外游戏收入188亿元,同比增长35%。



万众瞩目大力支持的腾讯游戏产品也很可能会滑铁卢而很多常青重磅游戏都是在不经意间产生的。2023年下半年的时候,腾讯为了阻击网易《蛋仔派对》在合家欢轻度社交游戏上的布局,高调推出《元梦之星》,结果现在一直不温不火。今年5月开局良好的《胜利女神》国服,最近流水也下来了。


或许这就是所谓“组合”的力量,腾讯的游戏就像是科技企业的一个个尖端黑科技,也像是创新药企的研发管线。单看每一个产品,都有着很强的不确定性,但组合在一起,互相之间就可以起到分散风险的效果。不过腾讯游戏项目跟科技企业或者创新药企业不同的是,腾讯游戏生命周期明显更长,用户粘性更强,成功项目的回报期也因此会更长。


正因如此,我之前才提到过多次,不要高估腾讯打造爆款的成功率但也不要低估腾讯常青游戏的持久性。现在看来,这个思路依然成立。

跟游戏业务联系比较紧密的递延收入表现也不错,这个科目类似于A股的合同负债,里面大部分是游戏玩家充值的钱。2025年第二季度末,腾讯递延收入总额为1253亿元,相比于2024年第二季度末高了12%,这便是未来一段时间腾讯游戏业务增长的确定性,相当于是提前锁定了增长。


其实,腾讯做成功的游戏也有一些共性。首先,这些游戏上手门槛不高,新手入坑初期手感好。此外,这些游戏普遍有着比较强的社交属性,组队、语音、相互配合是很重要的游戏元素。而对于那些重度玩家,腾讯旗下的游戏又有很强的竞技性,给长线运营留下空间。


在这种模式下腾讯能最大化发挥社交网络资源的价值形成更可持续的游戏生态:萌新入坑简单且体验不差,主力玩家通过私域展开密切交流,重度玩家有研究技巧的空间。



接下来是社交网络服务。


2025年第二季度,社交网络服务营收322亿元,同比增长6%。这个板块本已经步入成熟期,但是最近一段时间的增速又有抬头的趋势。这说明前两年收缩低盈利业务已经走入尾声,财报上也没再提收缩业务对营收的影响。


半年业绩报告中,腾讯表示小游戏业务的二季度流水同比增加20%。虽然增速相比前两年有点放缓,但依然保持着很高的水平。基于小程序的交易总额也实现了10%以上的双位数增长。


此外,视频号直播服务收入上升,这里的直播服务收入不同于企业服务里面的视频号直播技术服务费,社交网络的直播服务收入应该指的是直播礼物打赏收入。玩家在视频号直播中购买礼物,平台和主播大概会按照五五开的比例进行分成。


音乐订阅收入表现亮眼,付费用户数增长6%至1.24亿,其中超级VIP会员数超过了1500万。相比之下,长视频订阅收入及付费用户数略有下滑。音乐服务的商业模式比长视频好很多,长视频的订阅付费会被内容质量明显影响,内容淡季中付费用户流失比较明显。音乐不存在这个问题,十年前的歌还有大把人付费听。从音乐板块的表现来看,用户的版权意识、付费意愿正在实打实的增强。


营销服务方面,2025年第二季度实现了20%的同比增长,收入规模达到358亿元,又是单季新高。广告是这些年腾讯持续性最好,表现最稳健的业务板块。本轮增长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并且增速远远跑赢广告大盘,甚至几乎没有被外部大环境拖累的迹象。


具体来看,视频号、小程序、搜一搜等广告平台均有不错的表现,并且各行各业的广告主都加大了对腾讯系平台的广告投放力度,小游戏、短剧的广告需求也不错。视频号的表现尤为亮眼广告收入同比增速超过了50%


视频号广告之所以实现这样高速的增长,一方面是视频号流量越来越好,另一方面是AI等技术的应用让广告点击率有所提升,进而提升了按引流效果计费的广告收入。目前,腾讯短视频的广告加载率大概处于中低个位数的水平,虽然相比前两年略有提升,但仍然远低于同行10%至15%的广告加载率,未来还有很大的增长潜力。


其实刷短视频就很容易感受到,视频号的广告密度比抖音低不少,对于用户体验来说是个加分项。腾讯的视频号相比于其他短视频平台,社交属性更强,除了最真实的娱乐需求,其视频推荐逻辑还包含了“用户希望其他人认为自己在看的短视频”。因此,用户在视频号刷到的内容质量会相对高一些。这种社交属性和内容质量优势也是视频号在短视频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与护城河




从财报展现出的数据来看,微信月活用户数仍在稳健增长,今年已经突破14亿用户。当下的微信,最重要的是发挥“社交”这个独一无二的巨大优势撬动其他需求让用户在微信生态内留存更长的时间。只要用户留存时间持续增长,收入增长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现在微信生态的护城河及核心竞争力也很明显腾讯能打的牌还有不少。除了众所周知的社交关系网和生活服务,其实还有一些其他的壁垒。比方说,中文互联网质量最高的文字平台之一的微信公众号,再比如上面讲到的有社交属性加持的高质量短视频内容生态。


并且,腾讯计划用内部流量继续为元宝等AI应用引流,最终的完全体可能是融入微信生态的“AI Agent”:帮助用户管理日程,预约服务,辅助社交,并且为文字及视频内容提供注解。大航本人非常看好这个方向,其他厂商就算技术再厉害,也没有腾讯这样的应用场景,这也是腾讯在AI时代中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



接下来看看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板块。2025年第二季度,腾讯的金科企服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0%至555亿元。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这应该是近两年腾讯金科企服的营收增速第一次突破10%大关。这块业务在蛰伏多年之后,终于有了再次加速的迹象。


腾讯管理层表示,金融科技业务的增长主要有几个驱动因素:交易活动复苏理财业务和消费贷款稳健增长。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据业绩会提供的额外信息,微信支付的交易数据出现了客单价提升的迹象,这是这两年来非常罕见的现象,或许消费并没有很多投资者想的那么糟。


企业服务业务方面,企业用户加大了AI领域的开支,腾讯的GPU租赁、API调用以及云服务的需求均有增长。而且更可喜的是,相对于上一轮企业服务高增长,这轮增长的业务盈利性普遍更强,对股东回报是好事。此外,腾讯视频号带货佣金也在稳健增长,持续为企业服务业务板块做贡献。



接下来,看一看腾讯的毛利率、费用率表现。


今年第二季度,腾讯各项业务的毛利率继续上升。增值服务业务毛利率维持在60%的高位,业绩会上管理层提到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是自研游戏占比的提升


此外,营销服务,网络广告及金科企服的毛利率也在上升,这基本都是高毛利业务占比提升带来的结果。具体来说,金融科技的消费贷款、理财服务,企业服务的AI相关云服务,营销服务业务的视频号广告都属于高毛利业务。AI智能投放也提高了点击率,提升了广告曝光效率。


现在,AI浪潮还处于早期阶段,微信生态也还在完善和成。未来几年,虽然几项业务的毛利率不会像前两年降本增效那样出现快速增长但也有很大可能出现稳步提升的趋势


费用率方面,今年第二季度整体维持稳定。展望未来,随着AI研发投入的增大腾讯费用中的“一般及行政开支”还有上行可能,很难回到2021年之前的低位。没办法,对于互联网巨头来说,跟上技术迭代的步伐是必要开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其实这点也是腾讯商业模式弱于茅台的一个体现。看完了主要业务的发展情况,接下来看看资产负债表中其他值得关注的点:


第一,腾讯账面上的固定资产明显提升。去年年中,腾讯账面的固定资产还不到600亿,年底就已经上涨到800亿,今年年中更是达到了1186亿,一年内固定资产的规模几乎翻倍。然而,在建工程却没有明显增长,这说明腾讯账面固定资产基本“投资即投产”,“建设周期”很短。结合这个特点进行合理推测,这些增长的固定资产基本都是GPU等AI算力。现在的腾讯算力依然远远不够。从一个细节也能看出这点,到现在元宝接入微信的聊天助手也没有连接满血大模型,使用体验欠佳。在可预见的未来腾讯大概率会继续加码算力投资


第二,腾讯账面上的借款继续增加,负债中的借款及应付票据总额从去年年底的3386亿增加至今年年中的3938亿。需要注意的是,腾讯的应付票据跟A股常见的应付票据完全不同,这是不同会计体系的差异。我们可以简单地把腾讯的应付票据理解为A股的“应付债券”。


从半年度业绩公告的附注来看,腾讯增加了不少人民币借款,并且以挂钩1年期LPR的浮动利率债券为主。按照报表披露的数据,腾讯为这些新增的浮动利率债券实际支付的年利率在2.35%至2.85%之间,明显低于固定利率债券的2.52%至3.90%。


此外,腾讯还减少了美元借款,相当于用低息的人民币借款替代了高息的美元借款。一来一回,虽然账面有息负债总额多了,但是支付的财务费用估计不会有明显的变化。这对于腾讯的股东是好事,也是面向AI浪潮的必要开支。


第三,腾讯投资业务开始有扩张迹象。之前几年,腾讯的联合营企业投资、FVPL类,类似于A股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及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的投资、FVOCI类,类似于A股的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投资均呈现出新增少于退出的特点。但今年半年报显现出完全不同的趋势:


联营企业投资,增加99.84亿元,处置0.76亿;

FVPL类投资,增加706.98亿元,处置609.24亿元(当然这里面有不少理财投资,所以数据可能会虚胖,但增加投资的方向没变)。

FVOCI类投资,增加454.46亿元,处置380.52亿元(可能虚胖但方向不变,理由同上)。



这说明腾讯可能感受到监管环境放松的信号开始尝试进行扩张。如果这样的思路得到延续,不仅仅是投资业务,类似于理财、消费贷,包括支付活动的刷掌支付,都会有新一轮扩张,这可能会打开腾讯的增长空间。



到这里,腾讯的半年度业绩就看的差不多了。目前,腾讯的核心竞争力没有任何变化。微信依然稳坐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基础设施的地位,用户在日常社交、工作及生活服务中高度依赖其生态,形成难以替代的护城河。


这种“必需品”属性使微信生态在中文互联网领域拥有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这两年,腾讯从“社交属性”出发,开始延展出小游戏、视频号等娱乐场景,目前已经有不错的发展成绩。短期内,腾讯或许会加码电商业务,进一步完善微信生态的闭环。长期来看,AI Agent有可能在腾讯微信生态发挥价值。


微信生态仍在成长未来两三年大概率还能贡献相对稳健的营收增速


游戏业务是腾讯另一个护城河,游戏的成瘾性强且用户沉没成本高,一旦形成社交羁绊和游戏生态,就有常青的潜力。比方说,《QQ飞车》上线16年却仍有亮眼的流水表现。因此,我经常提到,不要高估腾讯打造爆款的能力,这个商业模式中必然会有大量不温不火的游戏,但更不要低估腾讯长青游戏的长期韧性


这份半年报发出后,很多机构都上调了腾讯2027年的业绩预测。我认w这份半年报非常漂亮,但是由于我没有看到“加速成长”的明确原因,所以暂时不调整之前的业绩预测(相对保守的处理),也就是维持2027年经调整归母净利润2750亿元的预测值。


最后谈谈估值再次强调在我的投资框架中估值是一把尺子是每个人根据自己风险偏好评估自己手头可选投资对象性价比的工具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理解为预测市场的出价


一般来说,确定性较高、长期增速能跑平名义经济增速的公司,我会按照25倍市盈率出价。腾讯就属于这样的一类企业,值得25倍市盈率的出价。如果实在要保守一点,也可以为了未来几年庞大的资本开支而适当折价,比如20倍市盈率。这便是大航一季报中给出腾讯20倍至25倍市盈率的估值原因。


基于此,2027年腾讯核心业务的内在价值为55000亿元至68750亿元人民币。这个跟一季报的分析完全一样。由于现在2025年已经过半,腾讯本身价值也会随时间流逝水涨船高,3年后的内在价值在2027年的基础上再提升约5%,那么腾讯核心业务3年后的内在价值为57750亿元至72188亿元人民币。按照1港元兑换0.915元人民币粗略计算,腾讯核心业务3年后的内在价值为63115亿至78894亿港元


如果加上腾讯手头的投资业务,在9500亿人民币基础上打个75折,大概值7800亿港元,加到78894亿港元上,得到腾讯完全体的内在价值约为86694亿港元。当前,腾讯的市值为53600亿港元左右。换句话说,如果考虑一定比例的安全边际,现在的腾讯大体上还处于合理水平可以持有但是已经不存在“低估”或者“合理低估”的配置机遇

More episodes from "雪球·财经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