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懂财新周刊封面文章 podcast

Caixin | 财新周刊2025年第30期导播

0:00
12:37
15 Sekunden vorwärts
15 Sekunden vorwärts

播音|财新 杨律 文稿|杨律 陈正雅

音频剪辑|仝瀚元

商务 宣发|孙坤


本期《周刊导播》,将先为你领读《财新周刊》封面文章《稳定币热潮降温》,让我们先来看看,为什么人们对稳定币的态度慢慢冷却了下来?


谈到稳定币发行,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摆在面前:在什么区块链上发行稳定币?

一位熟悉政策的人士表示:“稳定币必须在公链上发。而现在的问题是,无论香港还是内地,我国没有在全球有影响力的公链。如果用美国的公链,未来可能面临中美对抗等政治风险,可能被‘卡脖子’。”

然而,顾名思义,公链谁都可以用,但要通过治理机制保证不会被个别人控制,才会吸引更多人敢用。

但在区块链的技术结构下,目前的公链均存在一些缺陷,使得公链背后存在着主导机构,比如比特币、以太坊、Ripple等都存在被少数节点控制的弊端。经过过去几年的发展,美国相关实体能够控制50%以上的原生资产而处于支配地位,其他项目方在公链上发行包括稳定币在内的所有资产,在理论上都会受到来自美方的威胁。即便不控制50%以上的资产去更改区块链状态,只需要控制某些矿池,就可以拒绝特定主体发行的稳定币等资产在该区块链上的交易。“比如,不帮你打包,不帮你出块,就没有办法去使用这些资产。”一位币圈人士说。

树图公链首席执行官(CEO)龙凡认为,在稳定币发行的基础设施选择上,必须警惕名义上去中心化的公有链背后潜在的中心化风险。

比如比特币,剑桥替代金融研究中心(CCAF)等机构的数据表明,美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比特币挖矿中心,可能占据全球算力的40%以上,部分估计甚至高达50%。再如以太坊(Ethereum),作为全球最大的智能合约平台,自转向权益证明(PoS)机制后,其共识节点的控制权高度集中,全球少数几个大型节点运营商控制了相当大比例的投票权,其中大部分是美国实体。而Solana方面,其最大的验证者集中在美国,其次是荷兰、英国和德国,合计占60%以上份额。

链上钱包Ant.fun创始人Shaun告诉财新,区块链本身的分布式程度是不同的,比特币的节点最多,而其他的公链,比如早期的EOS只有21个节点,现在的BSC也差不多。更少的节点带来更高的效率,但是也更容易出现一个强力的机构控制区块链,从而损害弱小者的利益。比如,近期HYPE链和SUI链面对黑客和套利者的攻击,在损失上亿美元的情况下,均选择链回滚作为减小和规避损失的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链的本质是中心化的。”

一位业内人士干脆认为,区块链所谓的去中心化根本不是去中心的,它是“物理分散、逻辑集中”,其“共识机制”就是少数服从多数。


本期封面文章,作者刘冉、丁锋、王小青、王石玉,文章当中除了详细介绍了稳定币背后难以调和的痛点之外,还分析了链上交易的未来和跨境交易的挑战。


《千亿元育儿补贴开闸》

7月28日,一项“投资于人”的财政转移支付项目终于揭晓:养育0—3岁婴幼儿的家庭可以领取育儿补贴金,标准是每个孩子每年3600元。按照这个标准计算,一孩、二孩、三孩家庭最多可以领取10800元、21600元、32400元的育儿补贴。官方预计8月底前各地全面开放育儿补贴的申领。此前地方补贴大部分关注二孩和三孩,国家方案最大亮点在于将一孩也覆盖在内。

中央财政在补贴资金中承担了很大比例。中央财政现阶段分别按照85%、90%、95%的比例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进行补助。但央地补贴政策如何衔接,尤其是地方已有补贴何去何从,还需要在地方文件中进一步明确。根据《实施方案》,地方提标部分所需资金由地方财政自行承担。一名中部省份财政厅人士坦言,政府债务体量不小,“三保”是首要的,今年育儿补贴的财政支出压力大,“因为三岁以下婴儿都给,要补前两年出生婴儿的补贴”。

生育支持的方向已然明确。然而,快于预期的生育率下滑速度、日渐沉重的老龄化负担,仍然是严峻现实。这项政策能否达成减轻生育负担、撬动生育意愿的目标?

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家庭的收入水平,答案可能千差万别。对于欠发达地区的低收入家庭来说,补贴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但对于中等收入阶层,特别是广大的城市家庭而言,与庞大的育儿支出相比,这可能是杯水车薪的一笔收入。

有数据测算,全国0—17岁城镇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66.7万元,其中上海和北京家庭的平均养育成本近百万。从散养到精养,“内卷”的教育投资竞争逐渐向前蔓延到婴幼儿期,精细化育儿给城市父母带来经济、精神双重压力。

生育成本的痛点,除了金钱,还有哪些待解的矛盾?育儿补贴方案未来还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每年千亿元规模的财政投入如何达到最优效率?相较于普惠式发放,针对不同收入阶层制定差异化补贴策略是否更为有效?更多内容请看《千亿元育儿补贴开闸》。


《境外收入征税趋严》

近期,不少纳税人,尤其是从事港股、美股交易的人,收到了来自税务局的短信、电话、个税App提示,要求自查境外收入,并且依法申报纳税。

中国在1980年出台的《个人所得税法》明确,中国税收居民从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应依法申报纳税。但在实践操作中,由于信息获取不易,境外所得的税收征管一直比较困难。中国在2015年加入经合组织(OECD)制定的共同申报准则(CRS),与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金融账户数据互通。税务部门开始关注到这部分收入,因此一些纳税人会感觉到征管加强了。

一些纳税人与税务机关沟通后了解到,相关执行口径是,买卖股票的盈利在一个纳税年度盈亏互抵之后,按照20%税率纳税,如果净亏损就不需要缴税。以单笔交易的卖出成交获利为准,浮盈浮亏不计入其中。

财经自媒体“猫笔刀”称,在与税务局沟通中,他提出了一个疑问:“假如我100万存进去(港股账户),前面几年亏到只剩50万,今年行情好,赚回到90万,比起最初存进去的本金我还亏10万,这种情况下我今年40万的盈利要交税吗?”

这也是纳税人的普遍关切。根据财新确认,目前对境外股票转让收益的征管口径是按年计算,不允许跨年度盈亏互抵。不少业内人士建议,允许跨年度计算收益,亏损在一年内抵免不完的,可以结转其他年度抵免,每年有一定抵免限额。

国际上已有类似做法。普华永道中国合伙人张健菁介绍,美国居民按同一个纳税年度盈亏互抵计算资本利得,包括股票买卖收益,如果当年净盈利就要缴税,如果当年亏损大过盈利,剩余亏损部分可以结转到以后年度抵免。对于炒股等收入,比较合理的税制是什么?更多内容请看《境外收入征税趋严》。


《资金推动A股上涨》。

盛夏7月,A股持续单边火热的上涨行情。

从2025年7月17日起,上证指数只用五个交易日,就从3500点迅速拉升100点,全市场单日成交额从1.5万亿元随之稳定在1.8万亿元,资金回流活跃。7月23日以来的连续五个交易日,上证指数盘中触及或收盘站稳3600点,距离2024年“十一”假期后的首个交易日短暂站上3600点,已过去了将近300天。

A股市场持续反弹并没有与企业盈利同步改善,以截至7月15日发布的2025年半年报业绩预喜率来看,仍然处于十年来低位。虽然上市公司业绩并没有改善,但A股上市公司分红公司数量和分红率在2024年都有所提升。沪深市场73.3%的上市公司实施了现金分红,比上年增加了7.4个百分点;平均股利支付率和股息率都有所提高,分别达到37.7%和2.5%。

钱为什么比业绩先到了?一位公募基金人士称,“分红率超越业绩、前景、行业板块成为资金投向的‘金指标’。大盘银行股因为股息率高,险资、机构都抢着配置。”

驱动本轮估值扩张的核心因素在于,低利率时代多类资金在政策面推动下的集中流入。整体经济承压,加上无风险利率持续走低,或主动或被动提高分红率的A股上市公司成为了资金的选择。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专门强调“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政策面频吹暖风,各类长期资金同步加仓,上市公司提高分红率,A股的牛市来了吗?更多内容请看《资金推动A股上涨》。


《性、权力与爱泼斯坦案漩涡》

2025年7月,已经身亡六年的性犯罪者爱泼斯坦重新占据了美国各大媒体头条。原为华尔街金融家的爱泼斯坦,曾经长期、大规模维持色情交易,引诱未成年少女参与其组织的色情活动。

最引发关注的是,迄今还不知道是否真实存在的“爱泼斯坦名单”。传闻中,他保留了一份曾参与其色情交易的名流的完整名单。但目前,所有已被曝光姓名的、曾与爱泼斯坦交往甚密的名人都坚称自己未曾涉足其中。

7月6日,美国司法部得出了爱泼斯坦是自杀身亡,而且不存在所谓“客户名单”,以及不会公布更多档案的结论,美国司法部长帕姆·邦迪因此陷入了激烈舆论争议。美国总统特朗普试图维护邦迪、淡化事态,随后特朗普阵营发生了迄今为止最大的一次公开分裂,一部分人追随特朗普,认为此刻不应再纠缠于爱泼斯坦的陈年旧案;另一部分人则仍在持续追问所认定的“真相”。

特朗普一直对爱泼斯坦案保持高度关注,在2025年之前的六年中,他还一直对这起案件津津乐道,并将民主党人指为掩盖“爱泼斯坦档案”存在的幕后黑手。但在第二次当选美国总统后,他和团队成员在爱泼斯坦案件中的立场开始出现180度大转变。 特朗普任命的新任美国司法部长帕姆·邦迪强调将很快公布爱泼斯坦档案,随后又试图淡化爱泼斯坦案,称公布该案文件“毫无意义”。

多家美国媒体曝出邦迪在5月初向特朗普作汇报时,称特朗普的名字也多次出现在爱泼斯坦档案中。目前还不清楚特朗普团队成员的态度急转是否与司法部的这一发现有关。

特斯拉CEO马斯克,也在这件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与特朗普爆发一场举世瞩目的骂战后,他宣称,特朗普一直不肯公布爱泼斯坦档案的真正原因是总统本人也名列其中。

Weitere Episoden von „听懂财新周刊封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