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播音|财新 杨律 文稿|杨律 陈正雅
音频剪辑|仝瀚元
宣发 商务|孙坤
本期《周刊导播》,将先为你领读《财新周刊》封面文章《双雄卡位AI》,让我们先来看看,阿里巴巴和腾讯的AI发展路径都是怎样的?
有阿里云的人士指出,阿里扩大云的投资并非因为DeepSeek火了:“从2024年11月开始,阿里云就逐渐向外界释放要加大云基础设施投资的信息,而外部更关心的是阿里AI大模型的商业模式。”
更加看重AI基础设施投入的阿里,是中国最早拥抱“开源”和MaaS(模型即服务)的云厂商。开源建立生态,MaaS则探索营收。
目前,MaaS模式带动云业务已有数据体现,但基座模型本身的商业模式还不清晰。
吴泳铭自己的表述是,“推理需求在春节后爆发,阿里云新增需求中60%—70%来源于大模型推理。”他还认为,基座模型目前通过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调用推理收费的模式未来还将存在;此外,基于阿里基座模型的开发者天然会使用阿里云,企业使用阿里基座模型API带动云上其他产品销售,这两点也是基座模型带来的价值,“通义模型不见得直接带来收入,但它是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吴泳铭指出,云计算网络就像电力时代的电网,是AI时代的基础设施,商业回报确定:“未来90%的token(字符)将在云计算网络上生成和输出。”
再看看看腾讯。
有接近腾讯高层的人士告诉财新,“接入DeepSeek相当于让腾讯完成了逻辑自洽,混元大模型没有达到顶尖的水平,那么在它达到前,应该允许多条腿走路,甚至直接请进一位师傅,越学越强。”
用强大的应用端优势,结合市场上的顶尖模型,成就了最适合腾讯的AI打法。腾讯的各类2C应用因为接入DeepSeek、全面融入AI功能而获得新一轮增长。接入DeepSeek后,腾讯文档和元宝的PC端应用3月月活都保持在1000万以上,而腾讯文档是人均使用次数最多的AI PC端网页应用,以12.6次超越DeepSeek的9.8次。
腾讯总裁刘炽平在近期财报会上透露,将针对微信打造一个独特的Agent(智能体),可以与微信生态系统内的社交关系、通信能力以及内容生态系统深度连接。
除了重点加注的元宝,“腾讯系”的应用开始在2025年一季度小范围尝试切换到AI模式。拥有4亿用户的QQ浏览器从用户规模尚小的华为鸿蒙系统开始尝试。4月,腾讯算力部署逐步提升,应用端的AI化提速。
全球科技公司已经形成共识,新一轮AI大模型应用落地,信息搜索和整合仍是重点。QuestMobile数据显示,在3月月活用户最多的前30个App中,有23个已完成App内的AI应用落地,其中有10个都做了AI搜索,微信搜一搜的AI搜索功能月活达到1.6亿。腾讯判断,AI搜索的商业潜力和效率优于传统搜索,中国市场可能会出现与欧美相反的变现路径,即先由广告创收,订阅模式再跟进。
本期封面文章,作者刘沛林、关聪,文章当中除了详细介绍了阿里和腾讯两家大厂的AI发展路径外,还分析了他们另一大强力竞争对手字节跳动,以及未来大厂竞争的生态布局。
《以伊大战》
中东最新一场冲突,猝不及防地爆发了。6月13日凌晨,伊朗首都德黑兰在睡梦之中被爆炸惊醒,炸弹来自1580公里外的以色列,目标直指核设施和高层将领。伊朗革命卫队总司令萨拉米、总参谋长巴盖里等核心军事领袖,以及至少9名伊朗核科学家身亡,伊朗核设施也遭到严重轰炸。伊朗随后向以色列发起猛烈报复,以色列则回以更多打击。
部分观察者认为,国际原子能机构6月12日通过的一份最新决议,或许是导致以色列发动空袭的直接动因。这份决议认为,伊朗已积累了足够多的浓缩铀,其浓缩程度足以制造九枚核弹。这一决议呼应了以色列此前多年一直的声称,也就是认为伊朗在发展民用核能的掩护下秘密研发核武器。对于这个问题,长期以来各方争论不休,美国情报机构内部也没有统一的答案。
而任教于德黑兰大学的伊朗专家萨法维(Hamzeh Safavi)在接受财新采访时则认为,以色列“完全清楚伊朗没有核武器”,其发动袭击是为了“在中东建立以色列的霸权”。
在不断变动的中东地缘版图中,一再改变立场的美国,已经成为其中最大的不稳定因素。一向以“孤立主义”和外交战略收缩为标签的特朗普,一反此前的全部立场,把美国带到新一场中东战争的边缘,越来越公开地谈论美国参战的可能性。
随着以色列对伊朗核设施的轰炸逐步升级,而美国动用B-2轰炸机摧毁福尔多核设施的舆论甚嚣尘上,海湾国家对于地区可能面临核泄漏前景的忧虑也逐渐加深。冲突本身的走向牵动全球命运:美国是否将参与对伊朗的打击行动,其最终目标是否指向颠覆伊朗政府?在当前局面下,通过外交渠道解决冲突是否仍有可行性?更多内容请看《以伊大战》。
《稳定币加速跑》
最近,稳定币浪潮汹涌,不少经济体开启稳定币立法竞赛,美国、欧盟、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都宣布相关立法或修法计划。
稳定币是私人部门发行的与美元、黄金等稳定储备资产挂钩的数字货币,被视为连接加密货币、数字世界与法定货币、现实世界的桥梁,可以规避加密货币价格大幅波动,提供一种可以区块链上持有和使用的线上支付结算工具。在储备要求方面,稳定币需以至少1∶1的比例由高流动性资产支持,比如美元现金、通知存款、93天内到期的美国国债等。
此前,稳定币存在争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前主席加里・根斯勒将它比作赌场筹码,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则认为,在适当监管下稳定币可以成金融系统有用工具。
特朗普二次上台之后,美国对于稳定币从全面拒绝转向监管下的接纳。不少观点认为,美国核心是希望推进美元主导地位,与美债代币化相结合,让加密货币成为美债的“接盘侠”。京东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美国现在的态度是,如果支付清结算绕过SWIFT(国际资金清算系统)是不可避免的,那么至少不要让它绕过美元;如果美元代币化是不可避免的,那么至少保证每一枚美元代币都基于美国资产来创建。
当前,离岸人民币稳定币讨论也正在升温。但发行人民币稳定币,势必加剧跨境资金流动的监管难度。有熟悉中国监管的人士则提出,如果在港发行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将给央行的货币政策带来挑战,最大的影响是,干扰了对离岸人民币的调控,增大汇率调控的难度。稳定币的兴起是否将重塑全球金融架构?各国在稳定币发展和监管上要如何找到平衡点?更多内容请看《稳定币加速跑》。
《泡泡玛特:摸着石头“出海”》
泡泡玛特(09992.HK)旗下潮玩IP拉布布(LABUBU)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在全球爆火。现在,这个有着毛茸茸身体、长着长耳尖牙、一脸坏笑的IP形象从东南亚火到欧美,也被看作中国IP“出海”的又一标杆。
今年2月以来,泡泡玛特的股价陡峭上涨、屡创新高,6月19日收盘报248.6港元/股,四个月时间累计涨幅近150%,市值超过3000亿港元,一跃成为仅次于迪士尼、任天堂的全球第三大IP公司。
实际上,泡泡玛特过去15年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其最开始做的是潮流杂货铺,后来发展为以IP衍生品为主的潮玩店,但这类生意之前不被一级市场看好。该公司在IPO前所有融资轮次加起来的数额不过亿元,2020年底赴港上市之后也十分坎坷,股价波动下跌并且在2022年触底。
当前,内外资投资机构对泡泡玛特的看法有很大不同。彬元资本二级市场分析师徐俊逸表示,现在持有泡泡玛特股票的有不少是头部外资投资机构。“泡泡玛特在全球化层面的成功,是其他中国消费品牌前所未有的;如今这家公司的竞争壁垒也得到了市场验证;但不少内资投资人认为,这家公司已经不在他们的投资能力圈之内,看法偏保守。”
另外,这一轮LABUBU全球断货又暴露出新的挑战,比如产能不足、“黄牛”泛滥等。LABUBU似乎被嫁接了“金融投资属性”,在市场中被跟风拉抬炒作,消费者排队抢购、趋之若鹜,有的为了开出盲盒中的“隐藏款”豪掷千金,“泡泡玛特是否在饥饿营销?盲盒是否容易引导过度消费的质疑声不断。
未来,泡泡玛特还能否持续火爆?更多内容请看《泡泡玛特:摸着石头“出海”》。
《中考再变盘》
6月24日,北京即将迎来科目“瘦身”后的首次中考。北京从2025年起,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小四门"改为考查科目,不再计入中考总分,改为等级考查,中考科目从10门减到6门(含体育与健康)。一场中考瘦身潮渐次铺开,西安、长沙等地也在跟进类似改革,试图通过精简科目减轻学生负担。
在这轮中考科目“瘦身”潮中,地理、生物、化学成为被减掉的学习“负担”。河南平顶山市某知名中学历史老师谈力表示,不管是家长、老师还是学生,只要考试不计入分数,那么这些学科会边缘化,重视程度都会降低。他也听说有的学校存在缩减地理、生物课时的情况。
从2016年启动至今,中考改革已走过近十年历程。这场以破除唯分数论、促进教育公平为核心目标的改革,在探索中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也需要在教育公平与效率的深层矛盾中寻求新的平衡。
近几年来,高考压力前移,中考竞争日益激烈。有受访学者分析,在“减负”与“掐尖”的复杂博弈中,以多元录取为核心的招录改革也面临重重阻碍。而且不少受访家长表示,近十年,中考考试科目频繁调整,但升学竞争压力不减。如果不改变招录制度,中考科目瘦身后,大家只会加大对核心科目的投入,负担难以减轻。
在中考竞争中,还有一部分学生及家长担忧被“分流”,也就是失去上普通高中机会进入职业学校,尤其是社会流传“普职55分流”“只有50%可以上高中”等说法,更是加剧了这部分家庭的焦虑情绪。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等值化还要多久能实现?为何多年探索之后,学校、家长和学生对考试的依赖热度不减?扩大普通高中教育资源供给,又能在多大程度上缓解升学焦虑?更多内容请看《中考再变盘》。
Weitere Episoden von „听懂财新周刊封面文章“
Verpasse keine Episode von “听懂财新周刊封面文章” und abonniere ihn in der kostenlosen GetPodcast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