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财经有深度 podcast

3005.从价值观、战略、竞争来深度看看腾讯

0:00
13:42
Reculer de 15 secondes
Avancer de 15 secondes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从价值观、战略、竞争来深度看看腾讯。来自船长德雷克。


前段时间对腾讯进行了深度底层思考,我将从三个关键维度,带大家梳理核心内容:一是回溯腾讯不同发展阶段的价值观迭代与文化演变,解析其用户导向的底层逻辑;二是聚焦腾讯未来的战略布局,探讨游戏、AI等核心业务的增长空间与规划方向;三是复盘腾讯与字节跳动的竞争态势,剖析双方在组织模式、管理机制上的差异与博弈焦点。



首先,我们一起来聊一下腾讯的价值观。腾讯的价值观是什么?文化是怎么演变的?


腾讯的公司价值观会根据社会环境与战略方向而调整变化:2003年腾讯作为初创公司,致力于“成为用户依赖的朋友成为快乐活力的大学创立一流的互联网公司”。


2005年腾讯初步找到盈利方式,将公司愿景提升至“通过互联网提升人类的生活品质成为最受尊敬的互联网企业”的格局与高度。


2019年腾讯提出企业文化的3.0版本:“用户为本科技向善”,决定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腾讯在此时已经意识到对于企业而言,与社会的关系和对社会的价值是最重要的


这一意识的形成比普遍的互联网巨头平均早一到两年,其背后的原因在于腾讯不仅经历过扩张周期,更经历过紧缩周期,在挨打的历史中养成了抗体,对企业边界产生了更深刻的认。


2021年腾讯进一步提出:“可持续的社会价值创新”,以更长期的视角贯彻“科技向善”。



但现如今,很多企业都有KPI考核长期会让中层管理和员工KPI考核导向而忘了用户导向那么腾讯是如何保持价值观和企业文化?


KPI只是推动和落实企业文化的工具,关键在于企业文化本身,且好的KPI设置可以兼顾长期与短期目标以及用户价值。如果一些互联网公司处于比较急功近利的阶段,则很可能将KPI构成中的短期收入权重设置过高,而忽略用户活跃度和用户留存度等长期指标,就有可能导向不好的企业文化。腾讯是互联网企业中利润最稳、短期压力最小的,相应的KPI考核标准就是中国互联网企业中最长线、最注重用户长期体验的。腾讯因KPI压力而导致其忘记用户导向的风险不大。



腾讯过去的一个标志就是把赛马作为企业文化,以往有非常经典的案例,微信与QQ,王者荣耀大战,吃鸡大战等!腾讯现在还有内部赛马机制吗?如果没有这个机制还能否保持内部产品团队之间的竞争方式与新陈代谢?


赛马的本质是在目标战略赛道投入成倍的冗余资源去力求跑赢这个赛道,但一方面,腾讯目前不存在非常急切的战略赛道;另一方面,真正想要跑赢的赛道没有冗余资源,比如大模型赛道本身就需要大量资源的投入。所以赛马目前不是最好的新陈代谢方式。


那么目前是否有更好的新陈代谢方式呢?一方面,腾讯很多业务开始取胜,随着新的战场被创造,就会有新的强势物种出现,比如三角洲行动最近的火热,姚远团队就会成为整个游戏业务管理者的标杆和鲶鱼,未来有很好的进步空间;另一方面,腾讯作为30年的企业,虽然在努力但新陈代谢但确实有一定难度。



当现有高层管理者退休后腾讯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如何传承?现有的用户至上文化是否会被稀释?


接班人在未来可能成为问题,但至少在5年内不会是腾讯的问题:预测马化腾十年后不会退休,即便不做CEO也会是董事会主席,作为控股股东。


根据大量的案例和理论研究,好企业产生重大战略风险通常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创始人变更为职业经理人;第二,环境发生显著变化。腾讯这两点出现变化的可能性不大,未来五年公司治理都不会有太大风险。只要马化腾作为控股股东,用户导向的企业文化就大概率不会被稀释。




聊完企业价值观,我们再来看看公司战略规划是怎么做的?腾讯未来的战略规划是怎样的?


首先我们要明白科技行业对于十年的长期规划非常敏感,市场瞬息万变,需要根据反馈实时调整和变动,长期难以预测,所以集团的公司层面不存在十年的长期规划。问题的关键在于“什么不会变”底层价值上:科技向善以用户价值为依归的企业价值观,腾讯将“努力探索科技与社会的关系形成更良性的互动”放在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业务方向上:社交与内容是腾讯的两个主要的努力方向社交方面,微信已经达到了国内基础设施的地位,形成了垄断护城河。



腾讯的游戏是其战略规划的重中之重。游戏进入了更好的扩张周期,虽然相比社交的劣势是垄断性弱,护城河不深,但优势是出海空间大,有助于帮助腾讯从中国的内战巨头转变为全球巨头。但是腾讯游戏体量已经很大了未来的增长空间在哪里?天花板有多高?


腾讯在游戏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实时竞技类游戏市场是有近乎垄断的优势的。腾讯为什么长青游戏多,本质就是腾讯是开麻将馆的,搭几张桌子,买几副麻将,大家可以一直玩100年,因为玩家享受的是人和人之间的对抗,网易米哈游这些厂商是做皮影戏的,内容型游戏生意模式更类似于拍电影,需要不断的做内容,因此长期维持的难度和成本更高!


腾讯游戏在实时竞技游戏基本垄断,市场占比与实力相匹配,在移动端可以维持长期维持市场份额,一个潜在增量是跨端游戏,伴随着虚幻引擎的崛起,腾讯的跨端游戏会更厉害。随着一代一代的社会主流人群对游戏的态度更加友好,国内游戏市场将稳中向上。


目前腾讯的实时竞技类游戏在海外市场占比依旧很低,未来在海外有很多事可以做,有很大的潜力;随着中国文化越来越强,世界对于中国文化的兴趣度和友好度会越来越高,中国游戏在海外市场有星辰大海。




说完游戏这个大头,我们也很关心腾讯未来在AI上的战略发展,腾讯未来在 AI 上的规划和目标是什么?特别是在智能体人形机器人和智能终端这块的布局总担心腾讯在 AI 赛道上掉队。


腾讯的AI大模型有一些落后,源于腾讯的中台架构较弱,天然的组织架构不适合在基座大模型上进行重兵集团的决战;预测智能体未来和微信结合会领先;人形机器人和智能终端腾讯不会认真布局。


新的AI入口突破微信护城河的风险不大,一方面因为随着技术扩散,复制一个已经实现的技术的难度会降低,腾讯以微信作为入口,配合90分的AI就可以战胜一个120分的纯AI,AI只是技术,真正重要的是与人的密切交互。


元宝接入Deepseek代表腾讯战略的转向从全域竞争转向固守生态:不再在大模型的基座处与其他厂商进行激烈的直接竞争,如果Deepseek未来成为最强的大模型,并且是开源的,反而对字节与阿里这样非常激进的早期投入的企业不是一个好事,因为后发者可以用更高的投资回报率达到接近的水平。


腾讯未来在AI Agent行业的发展规划:很有可能在最主流的市场占据优势,核心在于如何运用微信提供的海量数据:AI Agent行业未来也会和其他很多产业一样,存在一个主流的市场无数小众的高端差异化市场,有一个满足日常大部分需求与很多其他垂类。



我们最后再来聊一下腾讯和竞争对手,特别是字节,他们之间的对比是如何的。



先来讲一下竞争对手字节跳动,字节是纯粹的数据驱动,字节的业务部门决策以数据为最主要的依据;字节是10岁的年轻企业,和2009年之前的腾讯企业文化相似;加速主义的倡导者,更像AI机器人;在社会对于大型平台的反思越来越深刻、政府管制越来越严格的社会背景下,字节的应对准备不一定充分。


而腾讯靠产品经理的主动洞察,很多内部决策以一定是以用户体验和用户价值为出发点;腾讯是年龄30岁的成熟企业,更传统,更有人情和温度;在社会对于大型平台的反思越来越深刻、政府管制越来越严格的社会背景下做好了更充分的准备。



过去几年腾讯感觉整体不是很有利,腾讯未来如何应对字节的竞争?


截止到2024年,字节跳动和腾讯的分界线为是否涉及到推荐算法信息流并且能短期构筑护城河。如果涉及到推荐算法,腾讯很难和字节进行对抗,根据过去几年的案例,字节有碾压性优势。如果不设计算法,字节跳动相比腾讯的优势就不明显,总体字节胜率高,但是双方各有胜面。对于更长期的产品,腾讯比字节跳动有更大优势,最典型的案例是游戏,开发周期超过两年还不能有数据反馈的产品,很难在字节生存。


但是我观察到从2024开始年战局可能发生变化腾讯未来在在于字节对抗的不利态势会缩减。算法的差异化现在是在降低的。随着数据的叠加和AI发展,推荐算法的门槛在逐渐降低。字节处于上市压力很大的阶段,因此短期会有非常强的把数据增长率做高的冲动,进而忽视用户价值和社会价值。大家可以深度思考一下抖音和视频号商业化率的差异,目前字节的超高度的商业化水平其实是给了视频号更好的发育机会!



腾讯开发团队与产品团队的组织关系是什么样的,与字节相比这个模式有什么优劣?


开发团队隶属于业务团队,总经理是产品出身或项目出身,下设一个产品总监还和一个技术总监,但都是隶属于业务团队,激励与业务效益深度绑定优点是深度捆绑,业务闭环,自我负责;缺点是开发需要强算法的产品时能够调动的资源有限,在高技术领域缺乏竞争力,因为不可能每个业务团队都有很强的底层技术功底。


我们再来看看腾讯内部管理的问题,28%的员工认为部门协作效率下降基层管理存在占地盘搞内部派系现象中层管理有官僚主义高强度考核使得员工过度关注自己的目标缺乏合作意愿。99%的大企业都是这样,这是很难解决的问题,但腾讯更严重:腾讯经过过过去的投资十年,中层领导干部不完全由市场筛选,有一部分由公司政治筛选。


腾讯的目标管理本质上还是KPI:目标管理压力下的合作意愿取决于合作伙伴是否能在目标管理考核机制中获得更多考评权,如果合作伙伴的考评变得更重要,就会产生更强的合作意愿,而字节跳动将领导干部作为工具人,设置考评时需要与周边部门多方交叉验证,不完全对下属有更充分的考评权,相当于给领导削权和分权;腾讯是更传统的领导管理方式,给管理者比较充分的考核权,但是就会带来组织官僚化的问题。

D'autres épisodes de "雪球·财经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