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光模块CPO技术发展面临的挑战,来自Wade Gao。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光电共封装技术想实现大规模量产面临的主要挑战。
C P O也叫光电共封装,它技术的核心在于将光学元件和电子元件进行整合,以缩短传输距离,从而优化能耗和减少信号损失。尽管被认为是前沿技术,C P O目前仍处于开发阶段,尚未完全成熟。C P O技术面临几大难题:
首先,光引擎的可拆卸设计不完全符合光电共封装的定义;
其次,微型化和高密度集成带来了
散
热问题。
最后,封装过程中出现的擦伤等工艺问题影响了产品质量和维护成本。
目前,C P O技术的良品率较低,任何一个组件的故障都可能导致整个电路板无法使用。与传统插拔式光模块5%~8%的损坏率相比,C P O的损坏率更高,这导致维护成本显著上升。要实现C P O技术的大规模应用,需要满足两个重要条件:
光引擎的良品率必须超过99%,同时散热问题需要有明确且有效的解决方案。虽然C P O技术具有小巧的体积,低误码率和低能耗等优点,但其经济性仍然是一个主要的挑战。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构成了C P O技术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需要克服的技术难题。
再来看看C P O技术的市场前景和商业化进程如何。
英伟达原计划在2025年第四季度开始量产C P O技术,但由于技术问题而推迟,现在预计C P O技术将在2026年第一季度未开始提供,商业化可能会推迟到2026年底。与此同时,台积电等多家企业正在探索提升散热效果的封装技术,新一代产品已经取得进展,预计一年后可以投入市场。
博通等企业也已经开始对C P O技术进行小范围的试验。C P O设备的购置费用比传统方案高出一倍以上,且维护成本也较高,因此,大型企业由于对新技术的敏锐度较高且资金雄厚,更有可能率先引入C P O技术。但在短期内,C P O技术无法完全取代传统光模块,主要原因是其成本高而且维护复杂。在可预见的将来,C P O技术将与传统的光模块共同存在干市场中。
那么我们再看光引擎与传统光模块在成本和技术方面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首先,由于设计和材料的不同,光引擎的价格比传统光模块高出约20%,具体来说,传统光模块的价格通常在几十元左右,而C P O使用的光引擎价格则可以达到几百元,这种价格差异主要源于光引擎的特殊结构和材料。
此外,光引擎还采用了薄片光纤,进一步推高了成本。因此,光引擎的成本可能是传统方法的8到10倍,即使将来价格下降,仍会维持在较高水平。
在技术方面,电路和光路技术各自面临独特的挑战,需要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积累。半导体的生产需要丰富的电子工艺经验,而光引擎的制造则依赖于深厚的光学专业知识。值得注意的是,在信号传输中,无源器准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目前相关的解决方案尚未完全统一或标准化。这些差异可能对光通信行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包括成本结构的变化、技术路线的选择以及市场竞争格局的调整。
如果英伟达、台积电和博通等公司掌控了C P O供应链,云服务提供商可能会面临新的挑战。当C P O技术变得成熟且具有价格竞争力时,现有的模块制造商市场格局将产生很大影响。而国内中际旭创和新易盛等国内公司正在涉足C P O业务,将会很快追随国外的商业化应用。
考虑到国内云服务提供商对本地化解决方案的需求较高,国内企业仍有机会通过内循环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尽管台积电提出了自主封装的方案,但要完全替代现有的模块厂商仍然存在一定的挑战。虽然台积电在研发方面表现出色,但仍需依赖其他专业领域的合作伙伴来弥补其不足。这些因素都将影响云服务提供商和现有模块制造商的未来发展。
随着C P O技术的发展,传统光模块制造商面临着转型的机遇和转变。中际旭创和新易盛等公司可以通过调整产品形式来适应这一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模块制造商有机会购买交换机的电子芯片,并将其与光学组件封装在一起,从而形成复杂的大型集成模块。
为了应对这一转变,一些公司已经开始合作进行封装技术的研究,以弥补现有的能力不足。通过这种协作,这些公司能够逐步迈向更复杂且高附加值的产品领域,从而在C P O技术主导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
由于英伟达和博通等公司对核心交换机芯片的掌控,国内服务提供商可能会推迟大规模采用C P O技术,直到国内技术达到相应水平。此外,如果技术过于先进或与现有系统不兼容,云公司可能会选择暂时观望。
最后看看最近很火的易中天会随着C P O技术逐渐成熟带来哪些机遇?
随着C P O技术的成熟,天孚光电的传统产品销量会有减少。于是公司采取了积极的应对策略,开始开发适用于C P O的光引擎等新产品线。天孚光电正在努力研发与C P O相关的新产品,以降低对传统业务的依赖。因为传统光模块制造商如果未能跟上C P O技术的发展步伐,现在估值如此之高,一定会在某个时间节点出现市值下滑的巨大风险。
但另一方面,如果能在技术上取得突破,现有市值还会显著上升。这凸显了在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中保持创新的重要性,中际旭创则是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凭借自主研发的硅光芯片在C P O领域已经占据了领先位置。通过进步优化这项技术,中际旭创有望显著提升其市场地位。
新易盛在成本管理方面十分出色,产品线丰富多样,使得新易盛能够迅速应对市场的变化,包括研发新的外观组件或采用新的制造工艺。在封装技术领域,新易盛与天孚不相上下,甚至在某些方面更具优势,这进一步强了新易盛应对行业变化并保持竞争力的能力。
预计到2026年,全球对1.6 T级高速光模块的需求量可能会达到800万只或更多。在2026年至2027年间,全球市场对速度和高性能光模块的需求将持续增加。至于2028年及以后的具体增长情况,则将主要取决于C P O的市场推广度。这些市场趋势为新易盛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More episodes from "雪球·财经有深度"



Don't miss an episode of “雪球·财经有深度” and subscribe to it in the GetPodcast 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