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播音|财新 杨律 文稿|杨律 陈正雅
音频剪辑|仝瀚元
宣发 商务|孙坤
本期《周刊导播》,将先为你领读《财新周刊》封面文章《特朗普百日:混乱之治》,让我们先来看看,让特朗普“乐在其中”的100天执政,美国以及世界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上任仅两个月,78岁的特朗普就打破了美国前总统小罗斯福上任百日内发布99项行政令的纪录。在特朗普政府令人目不暇接的指令下,白宫代表的行政权力更有凌驾于立法权和司法权之上的势头。
削减联邦预算、贸易、能源气候、移民、外交和去多元化意识形态工程,成了特朗普第二任期的首要任务。虽然许多争议举措一如过往,遭到起诉并被法官叫停;但特朗普政府这一次采取了抗争到底的策略,并拟将许多争讼案件上诉到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押注最高法院会支持白宫的立场。
特朗普政府超乎预期的地毯式关税轰炸,严重影响全球贸易格局。美国国内通胀和全球衰退风险率皆上升,不少国家股市连日经历过山车式震荡。巨大的不确定性,致使美国消费者和企业信心骤降。美元主导的全球金融体系基石遭到侵蚀,素来被全球投资者视为“避风港”的美国国债遭到数十年来罕见的大幅抛售。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下旬更新的全球经济预测,2025年美国经济增速预期已被下修至1.8%,相较1月时下调0.9个百分点,在发达经济体中下调幅度最大,其中关税的影响贡献了0.4个百分点的下调,不确定性的影响占0.3个百分点。
据CNN民调,特朗普目前的执政满意度为41%,是过去70年来届满百日时支持率最低的美国总统。
若按美国目前的思路进行经济转型,美国经济不可避免要出现放缓甚至衰退,但这对2026年11月即将面临中期选举的特朗普政府来说,是无法承受的。
接受财新采访的多位经济学家均表示,在美国增长出现滑坡的情况下,特朗普很可能会加快推进大规模减税。截至执政“百天”,这也是特朗普少有的取得显著进展的政策。
4月2日,在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的当天,美国参议院宣布了新的预算决议版本,紧锣密鼓地推进2月25日已经在众议院通过的“美丽大法案”。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国际政治研究部主任赵海对财新指出,特朗普第二次主掌白宫之前,显然比第一任期做了更充分的准备,但他最大的策略失误之一就是把开征关税放在了减税之前。
赵海回顾,在特朗普首个任期中,他在2017年先努力实现了减税,然后到2018年才出台关税,这对于维持美国当时的高增长、让减税抵消关税造成的冲击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八年后的今天,美国已来到一个扩张性经济周期的后半段,利率也处在较高区间,但特朗普政府还是相当不负责任地把对外关税排在了减税和“去监管”的前面,这个排序会大大地挫伤商界对他的信心。
本期封面文章,作者曾佳,王晶、路尘,文章当中除了介绍了特朗普上任100天中给世界带来的巨大变化外,还详细分析了马斯克“政府效率部”偃旗息鼓,以及特朗普俄乌“和平协议”未能达成的影响。
《美国金融监管转向》
上任百日,美国新一任总统特朗普,不仅在试图颠覆世界贸易秩序,还在重塑美国金融秩序。
2025年4月21日,特朗普签署的第14215号行政令正式实施。行政令将 19 家独立联邦机构,包括 8 家金融监管机构纳入白宫管辖。美联储(FED)也将受到影响,其作为银行监管机构的任何新出台规则必须提交白宫审查,目前只有货币政策被豁免审查。
一位外资投行人士表示,“特朗普首先要控制金融监管,要让监管官员听他的。不管是放松还是收紧,一切要听总统的。”也有观点认为,特朗普政府压缩白宫控制之外的权力中心,是为任命对商业友好的监管者扫清道路,从而兑现他“去监管”的竞选承诺。
在用人方面,特朗普强化了第一任期时“市场友好”“去监管化”的取向。比如,选择华尔街出身的斯考特・贝森特任财长,指名加密货币友好人士保罗・阿特金斯担任美国证监会主席等等。他还早早任命了一位来自硅谷的投资人戴维·萨克斯作为白宫人工智能和加密货币特别顾问。
随着特朗普二度上任,美国对加密货币的监管明显放松。在执法方面,2025年2月5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缩减了专门负责加密货币执法行动的特别小组,减少了对加密货币的执法监管。一位加密货币行业人士则认为,种种迹象表明,特朗普政府要借鉴“冷战”时期欧洲美元(Eurodollars)的发展经验,在数字时代通过“比特币—稳定币”的循环,重塑一个以美元为主导的全球数字货币体系。
特朗普正打破传统,以“去监管”为方向,重塑美国金融秩序,这会带来怎样的后果?更多内容请看《美国金融监管转向》。
《保险业应对利差损》
在连续两年调降预定利率、全渠道推行降费控成本之后,2025年4月,保险业继续“多管齐下”降低负债成本。这一次,市场焦点集中在沉寂多年的万能险。
最近,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一份文件,核心内容是允许保险公司在满足相应约束条件时,对万能险产品调整最低保证利率;特别是在利率下行期,可以通过降低最低保证利率,有效防范利差损风险。这改变了以往十年来,万能险最低保证利率一旦确定便永久固定的游戏规则,为险企进一步管理利率风险提供了制度保证。
作为一款新型保险产品,万能险在2015年“股灾”前后保险公司大规模举牌上市公司时曾备受争议。在证监会时任主席刘士余发表“妖精论”后,这类资产驱动负债模式戛然而止,监管开始规范万能险。
与传统寿险相比,万能险在具有一定保障功能的同时,还拥有费用透明、缴费灵活、资金增值等特点。显然,一些保险公司设定的最低保证利率为3.5%或3.0%的万能险产品,已经高于当前市面上最高结算利率的水平。虽然老产品均已下架,但部分消费者仍然可以通过追加保费的形式,继续将钱投入到这些高保证利率的万能险账户。
在当前长期利率持续下行的环境下,这不仅十分考验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和投资水平,也对偿付能力产生负面影响,部分保险公司陆续关停高追加通道。
从财新了解到的情况来看,目前高保证利率的万能险追加规模,并没有在整个保险行业形成风暴之势。但是,部分险企也存在追加保费条款描述不清晰、产品设计审慎性不足等问题,已经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利率下行周期,保险行业要如何在市场竞争力和防范利差损风险之间找到平衡?更多内容请看《保险业应对利差损》。
《京东战美团:30分钟配送挑战赛》
最近,已经很久没出现的互联网大型商战,烽烟再起。
过去两个多月,京东“一号位”刘强东亲自挂帅,京东祭出“百亿补贴”进军外卖业务。舆论场上,京东抓住过去几年外卖行业饱受诟病的两个问题,骑手的劳动权益保障和餐饮商户被迫在竞争中“二选一”,以此向美团开战。双方互相“揭短”、你来我往,商战氛围浓厚。
长期在外卖市场处于“垄断性”地位的美团,不得不跟进应对之策:美团声称从二季度开始逐步为全职及稳定兼职骑手缴纳社保。一直“坐山观虎”的电商巨头阿里巴巴,也宣布入局,有知情人士称,阿里集团CEO吴泳铭给饿了么应战外卖的“子弹”或可高至200亿元。
市场的普遍看法是,京东急于下注外卖,是因为美团闪购在即时零售市场快速起量,颠覆了京东自营电商的次日达模式,势必蚕食传统电商市场份额。京东主营的电商业务也已经露出“天花板”,在‘多、快、好、省’四个方面都面临挑战。一名接近京东投资者关系部门的人士透露,“京东做外卖其实是流量获取方式的变化,成本从买流量的支出变成补贴券的支出。”简而言之,京东是希望从高频外卖向低频电商导入流量。
目前京东单量主要靠补贴强度支撑,日均补贴过亿元。刘强东风头正盛,美团则避其锋芒,虽然也持续动态补贴,但并没有大把撒钱应战。长远来看,有观点认为,美团真正的优势是算法和对接商户的地推能力;此外,美团的配送网络基础建设能力更为成熟。
无论是竞争对手还是资本市场,都在观望京东的决心。外卖领域从群雄逐鹿到美团独大、阿里饿了么小份额卡位的格局,补贴战已经打了近十年,地推团队和配送队伍都不是朝夕可以建成。这场商战,是否会带来互联网行业势力格局之变?更多内容请看《京东战美团:30分钟配送挑战赛》。
《叶国富“动刀”永辉》
美国关税贸易战之下,中国最大本土连锁超市永辉,顺势将外贸供应链纳入视野。4月7日,永辉超市针对外贸企业开通“15天极速上架”绿色通道,并与优质供应链企业共同开发新品。
2025年3月,叶国富进入永辉董事会并担任改革领导小组组长,正在开启大刀阔斧改革,包括压缩内部组织架构,精简供应链,运营上学习胖东来模式调改门店,推动裸价、直采和自有品牌开发。
永辉超市的供应链正在“名创化”。名创优品的供应链结算特征是账期短,不向供应商退货,库存直接打折报损,采用直接采购、规模化、缩短账期的方式来构建供应链壁垒。而传统商超模式更像是“提供货架的寄卖平台”,供应链账期动辄就两三个月。在大客户模式之下,商超通过各种进场费用来筛选有资金实力的供应商,而不是以消费者需求来选品。
因此,采购变革势在必行。目前,永辉正在取消退货制度,并不再收取附加费用。永辉门店的促销展示区域不再按照付费逻辑陈列,而是只要产品好,不收取任何费用就会把展示位置给到商品品牌。业内人士分析,当前供给端过剩,陷入价格“内卷”,一个单品在线上线下渠道都能卖好的大通品逻辑已经失效,“叶国富希望永辉像名创优品一样,优中选优,打造爆品,让利润效率更高。”
永辉已经变成名创主导,权力来到叶国富手中。当前,业内人士对永辉改革评价大多正向。但挑战也随之而来,比如取消区域采购、总部集采的方式,可能缺乏灵活性,存在滞后性。推进裸价直采、放弃后台费用,会压缩短期利润等。持续低迷的线下商超能否探寻出一条新路?更多内容请看《叶国富“动刀”永辉》。
Weitere Episoden von „听懂财新周刊封面文章“
Verpasse keine Episode von “听懂财新周刊封面文章” und abonniere ihn in der kostenlosen GetPodcast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