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稚嫩婴儿,从混沌初开的无知状态,逐步成长至能够辨认出自己的双亲之时,其父母的心中无疑会涌起无比的喜悦与欣慰,因为这标志着他们心爱的孩子正在健康成长。
随着年龄增长,孩子步入校园接受教育,学会了区分是非善恶,懂得了行为的界限,明白何者可为,何者不可为,并学会了规避危险,照顾好自己。
由此可见,是否具备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实则是衡量一个生命体心智成长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为何在学佛的道路上,有些还没懂得辨别概念法与究竟法的人却要追求一种摒弃分辨、超越善恶的境界?
先不谈什么高层次的,如果一个人失去了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不分男女,没有父亲没有母亲,不分青红皂白,不懂得分别有情与非有情,那将会引发怎样的混乱?这岂不是连做一个合格社会公民的基本条件都不具备?
即便对阿罗汉们而言,虽然一切有为法在他们的眼里都只是一堆究竟名色法在不断生灭而已,但他们仍然守好戒,并恪守男女有别的约束,不会做出出格的怪事来。
对于尚未亲证诸法实相的凡人,凭什么说不应该有分别心?
事实上,佛陀从未教导要修到无分别心,而是反复强调要“如实了知(Yathābhūtadassana)”的重要性。
在七觉支中,择法觉支(dhammavicaya-sambojjhaṅga)正是强调要善于择法、观察诸法并恰当运用,这是觉悟的重要要素之一。
同样在四明觉(Sampajañña)里也在教导我们如何正确了知何为适当、适时,以及有益与无益。
人与人之间,又怎能没有分别心呢?佛陀与阿罗汉等圣弟子们,他们又怎能与凡夫俗子相提并论?自己的父母与陌生人之间,又怎能一概而论?
若真的要说较接近“无分别心”的境界,或许是四无量心的成就了。当禅修者成就四无量心时,他已然打破了人我、众生的界限(sambheda)。
在他慈心禅的所缘里,对自己、对导师、对父母、对亲人、对路人甲乙丙丁、对敌人、对天神、对妖魔鬼怪、对畜生都是一样的。因为他已经分辨不出哪一种众生有特别的偏爱,对每个众生的慈爱都是平等的。
但无论如何,在还没有达到无学之前,我们都不能失去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因为这是做一个好人的底线,也是避免造作恶业、迈向解脱之路的基石。
正如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善于分辨善恶是止恶行善的前提,也是超越界限、趣向涅槃的重要基石。
在这五分钟的佛法短开示中,吉祥尊者将与大家一起探讨分别心的课题,欢迎恭听。☸
More episodes from "法域之音 - 佛法与人生"
Don't miss an episode of “法域之音 - 佛法与人生” and subscribe to it in the GetPodcast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