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有意思!中登小登都来欺负老登。来自老司基一枚。
9月25号上午,锂电龙头宁德时代A股大涨超5%,股价创历史新高,总市值突破1.83万亿元,正式超越白酒龙头贵州茅台1.8万亿的总市值,咱们一不小心又见证了A股历史。前有小登寒武纪股价超越茅台,现有中登宁王总市值超越茅台。这年头,敢情谁都可以来踩一下老登。
小登中登嗨翻天,老登股似油煎,我们现在要抛弃老登全面拥抱小登么?当宁王超越茅台,“老钱”与“新钱”博弈的背后,带给我们哪些投资启示?
我们先看看老登股,中登股和小登股的定义是什么?
老登股是以白酒、银行、地产、传统消费为代表的股票。靠高股息、高ROE、强现金流“吃利息”,估值逻辑是“确定性溢价”。
中登股是新能源、半导体、军工、CXO,处于产业生命周期中段的产业,估值靠“订单+渗透率”,盈利弹性大但竞争格局未定。
而小登股呢,是AI算力、机器人、量子通信、商业航天等产业,从0到1阶段主题,估值靠“故事+期权”,波动极端,一年可上下5倍。
老登代表“老钱”,中登、小登代表“新钱”。从近1年股价走势来看,中登小登是全面吊打老登。截至9月24日,以茅台为主的老登派近1年涨幅仅为8.8%,同期沪深300上涨36%,而以宁德时代这样的中登股大涨98%,而小登股龙头寒武纪飙涨519%。
当宁王市值超越茅台,绝非简单的个股涨跌交替,而是A股市场对中国经济发展逻辑变迁的直接回应,其背后折射出三重核心转变。
第一个转变是产业权重的结构迁移。茅台的市值神话,本质是过去20年中国消费升级与“核心资产”逻辑的极致体现,依赖稳定现金流与低波动属性,成为资金避险与长期配置的“压舱石”。
但2025年以来,消费复苏节奏放缓与白酒行业库存压力,使其估值修复缺乏业绩支撑,-4%的年内跌幅恰是市场对老登预期的再校准。
反观宁德52%的年内涨幅,源于“制造+科技”双重属性的共振:一方面,动力电池交付旺季叠加储能需求爆发,印证行业高景气度;另一方面,其通过产业链整合将中国制造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定价权与话语权提升成为国家产业实力的资本市场缩影。
第二是机构配置的审美迭代。公募基金持仓的变化更直观反映这一趋势:2024 年末宁德时代以1708亿元持仓市值成为公募第一重仓股。而2023年底,宁德时代的持仓市值仅902亿元,与彼时贵州茅台相差567亿元。这种变化并非否定传统价值,而是机构对新质生产力政策导向的主动适配。
第三是市场话语体系的代际更新。老登、中登、小登的标签流行,本质是投资者结构与市场逻辑分化的情绪化表达。茅台作为老登股代表,其信徒坚守的价值投资在科技牛市中被调侃为“思维固化”;而宁德横跨中登新能源车与小登储能科技属性,成为平衡型资金的核心标的。这种分类背后,是老投资者现金流贴现思维与年轻投资者技术迭代思维的碰撞,也是A股从外资主导的核心资产时代向内资主导的产业赛道时代的过渡。
老中小登,到底如何配?
说到底,老登与小登并非对立关系,历史已证明:A股风格轮动是常态。
过度执着于某类标签,易错过轮动机会。我们要做的,关键不是押注某一方,而是构建一个能适应不同市场环境的、有韧性的投资组合。核心原则就是不押宝,做配置;不追高,看估值;懂自己,控风险。
老登仓要注意的是别清仓,但要“降格”。把原本50%以上的“白酒+银行+公用事业”压缩到20%以内,方式是用“高股息ETF+红利低波”做工具化替代,拿现金分母功能,不再期待资本利得。
中登仓呢,我建议用“指数+行业轮动”做核心宁德已经很贵,但储能、锂电材料、光伏新技术、半导体设备仍处“渗透率20%-50%”甜蜜区。可以选“新能源车指数”、“芯片指数”或“创业板指数”,放弃主动选股,让量化模型帮你高抛低吸,仓位给到40%-60%。
小登仓用“迷你期权”思路去博把不超过20%的资金拆成5-8份,波段交易机器人ETF、AI算力ETF、北证50等高弹性品种,设定“亏完不补”的硬止损。一旦主题起飞,迅速兑现收益并再平衡回中登仓,避免过山车。
我认为,市场永远在变,但风险与收益匹配、分散配置的底层逻辑不变。老登负责“活下去”,中登负责“赚增长”,小登负责“买彩票”。放眼未来,无论宁王继续封神还是茅皇反抽,你都有对策,而不再被风格切换牵着鼻子走。
Altri episodi di "雪球·财经有深度"
Non perdere nemmeno un episodio di “雪球·财经有深度”. Iscriviti all'app gratuita GetPodcast.